用汗水铸就梦想 用梦想点亮未来

——记“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电气工程学院电技141班 刘颜铭

期次:第6期       查看:112




  刘颜铭,电气工程学院,电技141 班学生,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2 次,“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2 次,“文艺活动奖学金”2 次,“创新奖学金”1 次。在学科竞赛中获得“长通杯”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大学生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竞赛三等奖。2016 年 6 月获得“第十七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大学组二等奖,并赴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2016 年 10 月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冰心文学大赛”大学组金奖、“第二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2015 年度吉林省高校校报好新闻副刊类二等奖。在校报发表文章十余篇,荣获“东北电力大学优秀学生标兵”、“东北电力大学优秀学生记者”、东北电力大学寻访优秀校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学而不厌之势,发奋图强之志
      有人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刘颜铭告诉我们,如果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学会从海绵中挤出时间,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大一的时候,刘颜铭身兼通讯社新闻部和院学生会新闻部的干事,课余时间几乎都在忙碌两个组织的工作,例如采写新闻、采访老师,几乎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任务。当我们问到如何平衡工作与学习的时候,刘颜铭微笑的说:“挤时间!忙的时候专心完成任务,闲的时候专心去学习,我不能因为学生工作的理由而落下成绩。”在谈到未来时,他觉得全方面的发展最适合当代大学生,学习扎实的知识最重要,在学生时代学到的每一项技能都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派上用场。一点一滴,时间印证着他所付出的辛勤,坚持不懈的努力,收获是必然的,正如他所说的“你付出的总会有收获的,只是时间先后的问题罢了。”
      分享实践之感,领悟“大学”之理
      古语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确实如此,虽然大学是引导我们学习专业技能、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的地方,但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最终课堂。2015 年,刘颜铭参加校党委宣传部和校友总会举办的“寻访优秀校友”社会实践活动,并赴宁夏大唐国际大坝电厂和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做优秀校友采访。经过全方面精心的准备后,他带上纸笔与介绍材料,依靠仅有的一串电话号码开始了一段艰难的寻访之旅,踏上了远去的火车。刘颜铭告诉我们,整个采访耗时 5 天,采访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电厂地处偏僻,几经周折,才找到目的地;联系采访人物,追着领导要寄语;办公室门口的等候,不知道遇到了多少困难;后期撰稿,字里行间,不敢有丝毫差错。从他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不畏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我们永远相信,有拼搏的人生才会精彩。
  偶攀新闻之路,懵懂执着之搏
    “创作源于生活中的灵感”,没有生活的基础就是凭空想象,就是闭门造车。刘颜铭喜欢把自己所见所闻的文字记录到手机上,等下课或者有时间了再将这些小小的碎片整理成章,融入自己的想法,形成了自己的一篇篇作品。在偶然的机会,刘颜铭加入了大学生通讯社,并且在这里接触了新闻。对于新闻一无所知的他在一次次的采访活动和校级会议新闻中锻炼了自己,提高了写作能力。“我只想写好文章,没想到又学会了新闻写作”,刘颜铭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学习来源于各种各样的途径,“多学一点本事,以后就少说一句求人的话。”这是刘颜铭说过让我们印象最深的话,印证了那句技多不压身。“从干事走到副社长,一步一步,通讯社在我心里不仅是一个锻炼的平台,也更是一个家,无论是通讯社里的老师还是同学都在学习和工作上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他在谈自己对通讯社时的感想是这样回答的。三年来通讯社给予的他不仅仅是成长的平台,更是那份深沉而又厚重的感情。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每个人都是在成长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梦有多远,路就有多长,让我们每个人都在岁月的长河中,拿起笔,用自己最绚丽的绽放,书写人生精彩的篇章,不负韶华笔生花,岁月如歌墨留香。
  (通讯社 孙俊钢 赵发成 李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