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为一大事来

—— —访学校师德先进个人马姗姗老师

期次:第9期       查看:257

马姗姗,女,汉族,吉林桦甸人,1988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2013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招生就业处创业就业教育科副科长。

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在马姗姗老师看来,立德树人就是值得她奉献和追求一生的伟大事业。

以身作则,做崇高师德的示范者

马姗姗老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深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熏陶,在谈到对师德的理解的时候,老师认为:“师德是作为老师的职业道德,作为一个老师,在学识上一定要能够值得人称赞,另外一个是能给世人做典范,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的道德一定要让人佩服,如果你不能以身作则,那你的学生更不可能听你的了。”

参加工作以来,她时刻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一个老师,在学识上一定要能够值得人称赞,在道德上一定要让人佩服。”在思想上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和热爱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无论是作为辅导员、团干部还是党支部书记,都能够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严肃认真对待各项工作,始终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工作的立足点,从思想引导、学业督导、生活向导、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用爱诠释,做学生成长的守护者

在马姗姗老师心里,教育是个很高尚的事业,谈到这老师有感而发:“我的育人理念就是用心,要用心去教书,用爱去育人。我也一直有当老师的理想,我会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学生。”

在学生们心中和蔼可亲的马姗姗老师分享了她是怎样与学生们相处的。首先学生必须尊师重道,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师生关系是一定要有的。在课堂上,老师一定是课堂的权威,要去管理课堂,组织课堂。

其次是教学相长,课堂之外,老师跟学生也能成为很好的朋友。老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在生活中,在思想上,老师也要有对学生的引导,做到“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老师不能仅仅在课堂上是老师,在其他方面也要成为老师。

2011级热动专业的学生小周,在大四求职期间,心仪的工作单位在福州面试,时间紧迫,可困窘的家庭经济条件和昂贵的路费让他纠结万分。马姗姗发现了小周的异常并详细了解情况,鼓励他认真准备、把握机会并主动拿出1000元钱补贴他购买机票,最终,小周及时参加面试并成功进入该企业工作。时刻关心和了解困难学生思想和生活状态,是她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19级新生中有两名特殊困难的学生,其中一名为孤儿,她向学校申请为其减免学费,并在冬天自费购买羽绒服为他们送去温暖。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她定期与疫情严重地区的学生联系,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安抚学生情绪。在了解到湖北省学生钱某因疫情导致家庭生活困难时,她及时向学院和学校为其申请临时困难补助、电话流量等以解燃眉之急。每一次学生有困难时她都会及时出现,每一次爱心捐助时她都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她用实际行动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创新思路,育实践真才

老师对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说出了以下见解:“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理论,最重要的是实践。光有理论就是纸上谈兵,如果不实践,你根本不知道是否能成功。”对于学生来讲,要抓紧一切时间去锻炼自己,很多学生觉得上了大学要享受,从而浪费时间,虚度了大一大二,到大三才开始努力,她觉得恰恰大一大二是最有时间锻炼自己的,有精力有时间,到了大三大四,面对未来的压力越来越大,专业课也越来越多,有时候想去参与活动都没有时间和精力了。一定要抓紧好大学四年的时间,同时要抓好定位,有清晰的目标。

作为学院团委书记和学生党支部书记,马姗姗一直致力于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党建与思政工作有机融合的新途径、新方法。为解决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实困境,她把拓展实践平台作为重要抓手,鼓励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利用假期开展红色教育基地体验、关爱留守儿童等社会实践活动。在2019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镜头中的三下乡”活动成果遴选中,学院获评优秀摄影奖1个、优秀视频奖2个、优秀指导教师1人、优秀通讯员1人;“青·蓝”社会实践团队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优秀团队(全国400个)。

学无止境,做追求卓越的奋斗者

马姗姗始终把学习知识、增长本领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和一种生活方式。她在工作之余大量阅读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书籍,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已在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在普通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在第七次吉林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比中获得三等奖,参与的2项吉林省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评比分别获得省一等奖、二等奖。

恪守立德初心,践行育人使命。七年的辅导员生涯中,陪伴在千余名学子的成长路上,她坚持用心搭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用爱辅助学生成长,以行动引导学生成才。她想对10年后的自己说:“希望自己保持热情和激情,为东北电力大学的教学事业,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人生为一大事来,她坚信这是她此生最骄傲的选择,也是一条会用一生去坚守的幸福之路!

(大学生通讯社:翟润泽应超然)